
气浮效果不好?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气浮法是向废水中通入细小而均匀的气泡使难沉降的固体颗粒或细小的油粒等乳状物带到水面上来形成浮渣而被去除。气浮法可从废水中分离出脂肪、油类、纤维和其他低密度的固体污染物,可用于浓缩活性污泥处理法排出的污泥以及化学混凝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状化学污泥等。
良好的混凝效果对气浮工艺极为重要,混凝预处理的效果可通过絮体颗粒大小、搅拌强度、反应时间等进行控制。
1、气浮对颗粒大小的要求
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差不多,需要数百微米甚至更大尺寸的絮体颗粒。微气泡和絮体颗粒的大小差不多时,它们之间的粘附效率最大,气浮工艺中所使用的微气泡的直径一般在 10~100μm之间,所以我们所使用的絮体颗粒的粒径在几十微米至100μm就能够满足要求。
2、气浮对搅拌强度的要求
在整个气浮处理过程中,大尺寸的絮体颗粒基本不使用,所以我们可以提高反应搅拌的强度(提高G值),这种做法已经被很多专家的试验所验证。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应用在气浮工艺里面的G值的依赖混凝剂类型FeCl₃70s-1,铝盐为70~80s-1,PAC的G值大于30s-1。如果G10~50s-1范围内,通过气浮工艺对颗粒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非常好,高能量的输入能够有效的降低小颗粒(<50μm)的数目,所以能够更好的保证气浮的净水效果。
3、气浮对反应时间的要求
在欧洲,早期的水处理中沉淀和气浮两个工艺都用相同的时间来絮凝,一般都是45分钟。也有专家指出,气浮工艺的过程只要15~20分钟就够了,所以很多水厂都是两级絮凝并且絮凝的时间一般都是20分钟。